多方行动,共筑海洋生态保护防线

发表时间:2025-04-18 11:58

多方行动,共筑海洋生态保护防线

近日,各地纷纷开展海洋环保行动,为守护蓝色家园贡献力量。

在浙江,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已完成三门湾、乐清湾、杭州湾 3 个重点海湾的生态监测浮标投放。此次投放的 3 套生态监测浮标是浙江省首批营养盐监测指标质控核查全覆盖的新一代设备,能自动收集分析废液,避免对海水的二次污染。浮标站配备多种监测设备,可对气象、水文、水质等多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通过 4G 网络和北斗卫星双通道传输,实现对海水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及长期变化趋势的精准监控。这标志着杭州湾海域生态修复提升行动迈出坚实一步,也推动了全省 “美丽海湾” 海水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传统海洋监测手工采样因条件限制,采样频次低、数据量少,已难以满足当前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而这些浮标的投入使用,将助力浙江实现海水水质监测从传统手工模式向自动智能、科学精细、集成联动模式的转变。

与此同时,浙江还发布了《杭州湾海域生态修复提升行动方案》。该方案针对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等 8 条入海河流开展全流域共治,将省市县三级协同管理干支流 120 个重点控制断面,构建起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这也是全国入海河流上下游协同治理考核体系。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杭州湾海域无机氮浓度持续偏高,被列为全国三大重点治理海域之一。此次《方案》将海洋治理范围从环杭州湾城市扩展至流域上游地区,并根据各地排放结构特点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例如,金衢盆地的常山县谋划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并安装含氮废水处理设施;磐安县对畜禽养殖场的粪污进行处理,实现 “零排放”。《方案》还谋划实施 95 项治理工程项目,计划到 2027 年降低杭州湾海域无机氮浓度,提升海洋生态功能。此外,浙江创新设立入海河流财政奖惩制度和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形成相互激励的治海氛围。

在广东汕头,检察机关积极发挥作用,以海洋公益诉讼检察为抓手推进海洋治理。2024 年,全市检察机关办理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22 件,督促清理海漂垃圾和堤岸垃圾 7 处、拆除堤岸违建 1 处,向非法捕捞者追偿生态资源损失约 130 万元。近期,在多部门见证下,南澳县检察院与广东南澎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澳县签署 “海洋生态保护协作配合机制” 三方协议,并设立协作配合工作站。根据协议,三方将通过构建 “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培训交流、联合宣传” 等五大协作机制,在打击涉海违规违法行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宣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南澎列岛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此外,为更好地保护南澳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汕头市检察院特邀专家为公益诉讼干警作专题授课,为深化海洋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提供新思路。

在广西涠洲岛,一场主题为 “携手护海、让珊瑚重生、让鲸鱼永存” 的海洋生态保护活动于 3 月 15 日在滴水丹屏海岸线展开。此次活动由涠湄环境公司、环岛咖啡、环岛书店、涠洲岛民宿协会及涠洲岛环保协会等多家环保组织共同举办。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展示珊瑚白化案例和鲸类因误食塑料致死的事件,揭示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链的严重破坏。30 余名志愿者在专业指导下,沿 3 公里海岸线进行清理,重点清除微塑料、渔网碎片等对海洋生物有害的垃圾,并形成 “发现 - 分类 - 溯源” 工作动线。此次活动共清理海岸垃圾 300 余公斤,有效缓解了海洋微塑料污染及废弃渔网对海洋生物的威胁。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将碎片化环保行动转化为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呼吁更多人参与海洋保护。

在山东滨州,滨州海警局沾化工作站与滨州市沾化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对辖区内海上石油钻井平台进行登检。此次行动旨在落实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执法行动部署要求,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公益保护。行动中,双方领导进行座谈并部署登检工作。海警方面表示将加大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检察院方面强调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监督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登检过程中,海警执法员与检察院检察官密切配合,对平台的环境管理制度落实、污染物排放记录、废弃物处理措施以及应急响应预案等方面进行细致检查,增强了海上作业单位的环境保护意识。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建立健全联合保护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海洋生态保护行动在各地持续推进,从水质监测到流域治理,从公益诉讼到民间环保活动,各方力量正共同努力,为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贡献力量,致力于实现人海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分享到:

上一篇:银滩海湾:一体化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下一篇:没有了